從腦袋到身體

以前在新聞系讀書,難忘有必讀的Critical Communications Theory。學習批判,獨立的思考和分析。記得當時像得到了一個超能力,感覺自己很厲害。

畢業後,留在人文館,到人類學系讀M.Phil.,論文選擇了自己有興趣的題目,研究瑜伽—— 它的全球化,在香港的發展,大家在練習瑜伽中對身體與心靈尋求的看法——和對身體的癖好(fetishism of the body)。十六個月的田野考察,一星期六天在瑜伽館過,訪問了三十多個老師和學生,一邊參與,一邊研究,完成了200頁的畢業論文。

M.Phil. 畢業後,人類學研究把我帶到了中國的小村、肯亞、泰國、重慶大廈;之後到非政府機構,藝術和社會創新。之後為了對南美洲公共空間創新和轉變的興趣,在那邊留了四個月,也變成了一個自我探索的旅程。回到香港,論文寫完十年後,當上了瑜伽老師,也開始分享靜觀練習 (mindfulness) 。

讀書的訓練,很集中分析力。畢業後,因為上課中,腦袋一直分析老師說話,很難專注自己,我不再感覺瑜伽練習能讓我輕鬆。當時,批判也讓我很難投入和朋友在一齊的時間,用了一段時間調整。

回想,成長過程中,我們偏重腦袋,忘記了身體其他部分。重視分析,忘記去感受。

很多時,在不舒服,肌肉繃緊時、腳痛時,我們才留意到這些身體部分。

遇到生活起跌和問題,情緒受影響,我們用力把問題解決,想通,嘗試用想法把情緒「處理」。但越想,反而為情緒和想法添柴火,讓它們燒得更厲害。

可能,發生了一些事情,感到不開心,會一直想:「為什麼會這樣?」「為什麼是我?」「他為什麼會這樣?」

發現自己一直反覆在想都沒幫助的時候,把注意力回到身體,感受和地面的接觸,此刻的身體,呼吸。

情緒在身體呈現,開心時可能感到胸口的敞開和暖和,不開心時感到一點屈住,重重的。

容許自己去仔細感受身體:情緒被容許、感受、流過,有時候情緒就開始改變了,可能慢慢就「通」了。

有人喜歡瑜伽可以幫助放鬆,也有人喜歡它可以為身體塑型。但也是一個邀請,通過動態,靜態,培養身體覺知,更能感受身體,幫助想法慢下來,情緒定下來,心和頭腦更清晰。

感受身體,也是一個超能力。


本文先載於2021年10月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校友通訊,也可以按此看原稿

#mindfulness #yoga #bodyawareness

Previous
Previous

身體知道 The Body knows 

Next
Next

向大自然學習